朱昌貽:鐫刻在烽火歲月里的英雄本色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軍 通訊員 李盼 胡江勇
96歲抗美援朝老兵朱昌貽近照
胸前,軍功章與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交相輝映。96歲的朱昌貽,精神矍鑠,談起75年前的烽火歲月,記憶清晰如昨。這位會同縣地靈鄉層溪村走出的抗美援朝老兵,用一生的時光,踐行著保家衛國的初心。
1950年12月,朱昌貽與大哥朱昌翼這對青年農民兄弟,帶著“保家衛國”的信念,雙雙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47軍140師420團308連。在湘潭訓練基地中,他們重復著“臥倒、射擊、沖鋒”的動作,那時的青春,寫滿了“為了祖國”的誓言。
在湘潭完成訓練后,1951年3月,他隨部隊從湘潭火車站出發,經遼寧短暫休整,毅然跨過鴨綠江,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場。
入朝后的第一份任務,是參與朝鮮勝川機場的修建,隨后投身勝川機場狙擊戰、夜月山戰等戰役。
“每次打仗,都像是在鬼門關里走了一圈?!敝觳O坦言,戰友們戰死沙場的悲痛場景,至今仍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那種炮火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受,非親歷者難以體會。
戰場上,與大哥朱昌翼的匆匆一別,令朱昌貽刻骨銘心。同一部隊,因任務不同,兄弟難得相見。一次行軍途中,兩人偶然相遇,朱昌翼剛問出“你好嗎?”朱昌貽來不及多答,匆匆應了句“還好”,便各自隨隊繼續前行。
“我當時想著,等打完這仗,咱兄弟倆再好好嘮嘮,沒想到那竟是最后一面?!?/p>
1953年,一位會同籍的偵察兵戰友悄悄找到他,紅著眼眶說:“昌貽,你大哥朱昌翼……光榮犧牲了?!被貞浧鹜?,朱老緊緊攥著拳頭,悄然落淚。
同年,朱昌貽隨部隊參加了高陽岱戰斗,面對裝備精良的敵軍,戰士們在陣地上頑強堅守,糧食和彈藥漸漸耗盡,卻沒有一個人選擇退縮?!皬棻M了就用刺刀,糧絕了就挖野菜,陣地在,我們就在!”
在攻打42號陣地的關鍵戰斗中,朱昌貽帶頭沖鋒,憑借靈活的身型與頑強的意志,接連消滅6名敵軍。激戰中,一枚手榴彈在他身邊爆炸,彈片穿透軍裝,嵌入他的腿部和胸口,三顆牙齒也被沖擊波震掉。
“當時光顧著打仗,沒覺得疼,只知道胸口發悶,老吐帶血的口水?!敝钡綉鸲方Y束,戰友們才發現他傷勢嚴重,將他抬下陣地救治。而左腿里的彈片,直到1978年,才在會同縣地靈鄉衛生院被取出。憑借這場戰斗的英勇表現,朱昌貽榮立二等功,并被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戰爭勝利后,朱昌貽復員返鄉,結婚生子,回歸平凡的生活。但他始終不愿以“英雄”自居:“在那個年代,所有戰士都有一腔熱血,奮勇殺敵、保家衛國是本分。我不算英雄,那些永遠留在朝鮮戰場上的戰友,才是真英雄?!辈稍L中,他反復叮囑,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年輕人要懂得珍惜。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前夕,軍地領導看望慰問朱昌貽老人。
采訪尾聲,老人突然起身,清了清嗓子,用嘶啞的嗓音唱起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歌聲雖不再洪亮,卻字字穿透人心。窗外的陽光落在他花白的頭發上,那些戰火淬煉的青春,那些深埋心底的思念,在這一刻化作最動人的樂章。
夕陽西下,朱昌貽的身影在暮色中愈發高大。這位刻著歲月勛章的老人,用一生詮釋著:和平年代最珍貴的勛章,從來都不在櫥窗里,而在每個普通人堅守的初心中。正如他反復叮囑年輕人:“要記得,現在的好生活,是拿命換來的?!?/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