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閑在家沒事干,現在到村頭車間上班,一個月能掙兩千多,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日子踏實多了!”在深子湖鎮向家垴村的扶貧車間里,正在加工電子元件的村民笑著道出心聲。如今,“忙時務農、閑時務工”這一許多農村居民的夢想,已在該村成為現實。

村民正在扶貧車間工作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破解村民農閑就業難題,市工信局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多次深入調研、精準對接,最終敲定與恒利電子廠合作。村集體充分盤活閑置房屋,自籌資源、引進設備,將其改造為標準化生產車間,專門承接企業電子元件代加工業務。車間投用后,優先吸納村里及周邊的留守婦女、閑置勞動力就業,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穩穩端起“增收碗”。
如今,向家垴村以就業幫扶車間為抓手,將其打造成鄉村振興助農增收的重要產業。這一舉措不僅保障了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更讓不少無技術、無資金、無穩定收入的脫貧戶變身“職業工人”。據悉,該幫扶車間已吸納附近村民20余人,其中脫貧戶占一半。村民們在農忙時打理田間地頭,農閑時走進車間務工,真正實現了“地里有收成、車間有收入”的雙重保障。
小小的扶貧車間,不僅點亮了村民的增收路,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在深子湖鎮的土地上,搭建起鄉村振興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