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侗風起,八方客來。帶著豐收的喜悅,全國茯苓產業及中醫藥ISO國際標準領域的專家學者、業界大咖、優秀企業家齊聚靖州,圍繞茯苓全產業鏈發展、中醫藥ISO國際標準應用,深入交流、攜手合作、共享機遇。
?10月16日至17日,2025第四屆全國茯苓大會暨中醫藥ⅠSO國際標準應用大會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如期舉行。大會采取“開幕會+主論壇+平行論壇+茯苓科技大會+配套活動”模式,共謀茯苓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共繪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靖州是我國茯苓菌絲種發源地、茯苓袋料栽培首創地、茯苓太空育種先行地、茯苓種植標準制定地、茯苓科技文化創新融合地、茯苓健康養生首倡地。目前,靖州茯苓產業擁有省級技術創新載體9個,建成省級研發中心1個,獲得專利23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省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
此次大會上,《茯苓菌種生產技術規程》備受關注。該規程10月5日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并將于2026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項由靖州茯苓專業協會牽頭,聯合23家單位共同申報研制的國家標準,系統規范了茯苓菌種生產的各個環節,標志著我國茯苓菌種生產正式邁入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
該標準針對菌種生產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系統規范了母種、原種和栽培種生產的14個關鍵環節,全面涵蓋場地選擇、培養基配制、滅菌接種、培養檢驗及留樣貯存等全過程技術要求,為提升茯苓菌種質量、推動產業規范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此前由靖州牽頭制定的《中醫藥—茯苓》ISO國際標準和此次《茯苓菌種生產技術規程》國家標準成功發布,推動實現了“靖州標準”成為“國家標準”和“世界引領”的歷史性跨越,逐步形成“萬草之源歸茯苓,茯苓之首歸靖州”行業共識。此次大會在靖州舉辦,更能推動標準在茯苓產業、在中醫藥產業的廣泛應用,促進我國中醫藥產業上臺階上水平。
“下一步,我們應致力于將這一核心標準的效能輻射至全產業鏈,加快布局和研制涵蓋種植、加工、倉儲、飲片及食品開發等環節的配套標準,推動形成覆蓋全產業鏈、協同增效的標準集群。通過構建完整先進的產業標準體系,鞏固靖州在菌種領域的核心優勢,引領茯苓產業在質量、品牌和效益上實現整體躍升?!焙鲜∈袌霰O督管理局總工程師李丁表示。
在科研和標準的加持下,靖州茯苓全產業鏈布局構建起強大競爭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世界目光。年銷菌種4600萬包,占全國80%。靖州將茯苓種植推向全國和世界,在全國20余個?。▍^、市)建立200個茯苓種植基地,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南非兩國大面積種植。此外,靖州茯苓鮮、干茯苓交易量占全國70%,吸引修正藥業等71家企業入駐,出口量占全國三分之二。2024年,靖州茯苓深加工產品斬獲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品牌價值達313.86億元。今年2月,靖州茯苓與貴州茅臺、景德鎮陶瓷同時進入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
(全媒體記者 諶孫存 通訊員 李大升 肖揚琳 徐魯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