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間的守候——看懷化傳統古村落的保護與非遺傳承

發布時間:2025-10-09 08:42信息來源:懷化新聞網

青磚黛瓦間的守候

——看懷化傳統古村落的保護與非遺傳承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卓 通訊員 吳俞賢 付俊華

初秋時節,走進會同縣高椅古村,這里有縱橫交錯的青石板巷、飛檐翹角的明清古宅、雕花精致的木格窗花,仿佛都在訴說著數百年的光陰。

高椅古村是我國保存較完整、建筑規模較大的古民居村落。整個村落以村中的原五通廟為中心,呈一朵梅花狀分成五個自然群落,古村建筑整體布局按梅花狀排列。村落道路縱橫交錯,巷道與封閉式“窨子屋”庭院呈“八卦陣式”布局,進入村中,如入迷宮。

“高椅古村完整保存了104棟明清古建筑,每棟房屋的布局、雕刻都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與審美?!惫糯逯v解員楊世淦介紹,高椅古村建筑形式分為穿斗式木板壁建筑和典型的湘西“窨子屋”兩大類,房屋建筑多有彩繪和木雕。

古建筑的墻頭、院墻大都裝飾有精美的詩詞、壁畫,門窗都是隔扇花式樣,花紋各異,寓意深厚、雕刻技藝精湛。家家戶戶的木雕窗花常常暗含寓意,不僅蘊藏了高超的雕刻技藝,還表達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兩只小老鼠寓意著“數一數二”,蝙蝠仙鶴寓意著“福壽綿長”……

木雕窗花按其圖案分為:文字表現式、花草表現式、飛禽走獸式、幾何圖案表現式。

“目前,木雕窗花都保護較好,但呈現的壁畫多為修復后的成果。”會同縣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何禮旦告訴記者。

建筑保護,首要在于科學的修繕。需組織專業的古建筑修復團隊,深入鉆研傳統建筑工藝,嚴格遵循“修舊如舊、原樣恢復”,不新增內容,不追求過度美觀,盡量保持建筑原有風貌,避免對文物本體進行改動。

走進高椅剪紙研習基地,會同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高椅剪紙傳承人黃杏正手持剪刀,在一張紅紙上嫻熟游走。這項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高椅剪紙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秉S杏手持剪紙作品詳細介紹,“它不僅表達了廣大民眾的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還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崩先藰銓嵉脑捳Z中,流露出對這項傳統技藝的深厚感情。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黃杏8歲開始學習剪紙,12歲便能獨立創作,至今已堅持80多年。對她來說,剪紙不僅是技藝,更是記憶的傳承。

突然一陣高亢的號角吹響,打斷了記者的思緒。遠處的月光亭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高椅儺戲正在精彩上演。

表演者頭戴木雕面具、身著傳統戲裝,且跳且唱,氛圍濃厚。隨著鄉村旅游興起,儺戲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品牌。高椅儺戲歷史悠久,現存《杠菩薩》《儺娘探親》等經典劇目,其中《杠菩薩》已傳承兩百多年。它由侗家人世代口傳身授,被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

近年來,會同以“保障傳承人謀生”為基礎,鼓勵非遺項目傳承人通過技藝創業、開展產業開發,實現“以技養藝”,進而推動非遺傳承與創新。

同時,依托民間愛好者、民間藝人等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群體,收集各地流行的傳統技藝、民俗等與非遺相關的線索。篩選出有價值、有影響力的項目,申報納入非遺保護名錄,之后開展針對性的保護與傳承工作。

保護不是“圈起來”,而是要讓古村落融入現代生活。

“以前古村提質改造,不知道哪些能動、哪些不能動,現在有了‘規矩’,心里踏實多了?!焙味Y旦口中的“規矩”,正是市人大常委會出臺的《懷化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這部地方性法規明確了古村落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的范圍,規定古建筑修繕必須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嚴禁擅自拆除、改建具有歷史價值的木構建筑。

全市現有187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數量居全國第四、全省第一。全市傳統村落總體呈現出“多核—帶狀集聚”的空間格局特點,侗、苗、瑤、土家等49個少數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基本保留了當地居民最原始的生產生活狀態,每一個傳統村落相對完整地體現了當地的文化傳統、建筑藝術、村鎮格局、歷史淵源和民族傳承。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傳統村落的自然消亡和損壞正在加速,保護形勢十分嚴峻。為了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優秀文化遺產,合理利用傳統村落資源,懷化市人大常委會在立法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急需先立的原則,及時調整立法規劃計劃,在制定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時,將《條例》列入2018年立法調研項目和2019年立法審議項目,積極推進有關立法工作。并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懷化的傳統村落保護正式進入法治化軌道。

從列入立法計劃到啟動立法,再到歷經常委會會議三次審議,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專班多次深入基層傾聽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心聲意愿,前后召開各類座談會30多場次,常委會組成人員及社會各界提出修改建議意見940多條,反復修改16稿,經歸納梳理消化吸收修改意見390多條。

《懷化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共26條,對適用范圍、管理職責、保護規劃、保護范圍、保護措施、傳統建筑維護修繕、發展利用和法律責任等內容進行了全面規范,為懷化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荊坪古村位于中方縣,古村內青石板路蜿蜒延伸,古色古香的路燈映照著修繕一新的明清庭院,三疊月塘的荷花隨風搖曳,與修復后的碼頭、河道相映成趣。

荊坪古村系明至清時期古建筑群遺存,保存有潘氏宗祠、五通廟、關圣殿、三疊月塘、古驛道、節孝坊、宋代古井等,是典型的南方農村民居村落,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庭院錯落有致,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頗佳。

今年以來,中方縣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古村落進行了全面的維修整理。這座歷經滄桑的古村落,如今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

《條例》施行后,市人大常委會并未止步于立法,而是持續加強對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屆通過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立法評估等多種法定監督形式,確?!稇鸦袀鹘y村落保護條例》確立的各項法條能夠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保護成效。累計向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交辦查出問題清單100余個,有效地督促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依法履行保護職責,及時發現和糾正了法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保障了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扎實推進,為傳承優秀文化遺產、留住美好“鄉愁”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