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港產城旅”融合擦亮“世界長壽鄉”名片
江濤
地處武陵山脈與雪峰山脈之間的麻陽苗族自治縣,素來享有“世界長壽鄉”“中國冰糖橙之都”等美譽。近年來,麻陽縣委、縣政府搶抓懷化國際陸港建設機遇,深度融合陸港動能、產業活力、城市功能與文旅靈魂,將“長壽基因”化為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陸港賦能:以開放破局,打通長壽資源的“出海通道”
懷化國際陸港的崛起使麻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成為現實,實現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的華麗轉身。
產業集聚的“陸港紅利”顯著釋放。麻陽立足陸港貨源保障地定位,按主特產業布局推行“鏈長制”招商。2025年1月至7月,麻陽外貿實績企業達12家,完成國際陸港發出標箱1020個,折合約20.4個班列,同比增長23.5%,“陸港+產業”乘數效應持續彰顯。
冷鏈物流助力麻陽“長壽果”等產品走向全球。當地加快建設中國供銷智慧冷鏈物流園等項目,構建起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優質冰糖橙等特色水果經陸港冷鏈班列遠銷歐洲、中東及東盟地區,實現價格與銷量的連年增長。
開放格局持續躍升。麻陽積極對接湖南(懷化)東盟貨運集散中心與RCEP,進一步鞏固拓展全省先進的“一鎖通關”出口經驗,推動“本土企業+國際市場”鏈接,越來越多“麻陽造”通過陸港融入全球產業鏈。
產業筑基:以特色為要,激活長壽基因的“鏈式價值”
麻陽持續構建“4+9”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實現資源從“生態優勢”到“經濟優勢”的轉化。
麻陽特色農業成效顯著:設立縣委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辦公室,重點推進優質冰糖橙、黃桃“一主一特”產業,每年投入資金建設標準化產業園,推行“五統一”模式。目前,全縣優質冰糖橙種植規模、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品牌價值超30億元。通過舉辦聞香季、采摘節、品鑒會等活動,實現農旅融合蓬勃發展。
長壽資源開發持續突破:組建長壽水產業鏈專班,完成水質檢測與標準制定。隆家堡天沐云端溫泉、縣城米墅·清淼溫泉項目加速建設,將“藍寶石級”溫泉水轉化為“溫泉+苗醫苗藥”等康養優勢;項目投產后,預計年接待游客超100萬人次。依托“中國天然富硒土地”認證,發展富硒農產品,形成全價值鏈閉環。
新興產業“綠色崛起”勢頭強勁: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加快“五好”園區創建,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圍繞生物基等重點產業展開延鏈強鏈補鏈,形成“綠色制造+長壽品牌”競爭力。2025年上半年,園區實現技工貿收入31億元,同比增長11.3%,產業生態吸引力持續彰顯。
城市提質:以功能為基,構建宜居宜養的“空間載體”
麻陽按“一心兩區三軸”布局,持續打造“宜居宜業宜養”長壽之城,不斷提高城鎮承載能力。
基礎設施“內外暢通”升級。統籌國土空間與產業規劃,累計投入8.69億元改變交通面貌,縣鄉村3級物流網實現全覆蓋。2025年高鐵經濟區建設提速,8個總投資20.52億元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城市樞紐及承載功能持續增強。
公共服務“軟實力”有力提升。麻陽以“媽媽式服務”為品牌,壓實項目包抓責任,2025年簽約金額達34.62億元。持續實施助力鄉鎮發展“四條措施”,辦成老舊小區改造、污水處理設施等一批人民期盼的實事,居民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持續提高。
長壽城鎮“功能融合”特色鮮明。麻陽將“長壽文化”融入城鎮肌理,打造錦江畫廊,實現“推窗見綠”。從“長壽小鎮”“長壽谷”等長壽棲居地,到云果園、羅裙山天梯美墅、楠木橋云端叢林等休閑養生農莊,城鎮、山鄉皆述“長壽故事”,實現城旅統一。
文旅塑魂:以文化為核,打造長壽品牌的“體驗矩陣”
麻陽持續挖掘苗鄉文化與生態資源,推動“文旅+”融合,讓長壽文化從“符號”變“體驗”、從“名片”變“經濟”。
非遺傳承煥發新生。省級非遺麻陽花燈戲通過“送戲下鄉”開展惠民演出,原創劇目登上央視并赴新疆交流。探索“非遺+旅游”路徑,苗家剪紙等還與“村晚”結合,形成可參與的文化消費場景。
節慶賽事“流量裂變”效應凸顯。麻陽以“節”激活“四季經濟”:春季“賞花+”引客消費;夏季龍舟賽憑“800米逆水競速”帶熱文旅,麻陽龍舟抖音話題播放量達31億次;秋季“采摘+研學”讓果園接待量大增;冬季“溫泉+康養”成新熱點。更將借助全國民族民間龍舟公開賽,打造“水陸空”消費場景,變“一時流量”為“長久效益”。
康養體驗“全鏈構建”深化。麻陽依托4A級代遠文化旅游景區、云端叢林研學基地、西皮溪漂流等項目,整合森林康養、鄉村旅游資源,打造“長壽文化+生態體驗”產業鏈;強化醫養結合與養老服務圈建設,以“四大百億產業”為支撐,加速鄉村振興和文旅產業全域升級。
(作者系中共麻陽苗族自治縣委書記)